為什麼製造業都在談 MBD ? 帶你認識「以模型為基礎的定義」(Model Based Definition, MBD)
- support02097
- 8月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8月11日

在製造業快速數位化的今天,「以模型為基礎的定義」(Model Based Definition,簡稱MBD)的新技術正在改變著工程師們溝通設計資訊的方式。這項技術不僅代表著從傳統2D工程圖邁向3D模型的轉變,更是製造業邁向智慧製造的重要里程碑。本文將帶你快速認為何MBD成為製造業的熱門關鍵字。
什麼是MBD?:從紙上談兵到數位智造
「以模型為基礎的定義」(Model Based Definition,簡稱MBD)是一種以3D模型為核心的工程資訊溝通方法。與傳統方式不同,MBD將所有的設計資訊——包括幾何尺寸、公差標註、材料規格等——直接註記在3D模型上,讓3D模型本身成為唯一的權威資料來源。這意味著設計、製造與檢驗流程都以單一的數位模型為基礎,簡化了資料管理與版本控制。
簡單來說,MBD就是讓「3D模型會說話」,它能直接告訴製造工程師、品質檢驗人員和供應商該如何製造和檢驗零件,而不需要額外的2D工程圖。
MBD的發展得益於3D CAD系統的普及與中性交換格式(如STEP AP242、QIF、3D PDF)的進步,這些格式能完整保留PMI(Product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)資料,促進跨部門與跨企業的協作。相較於傳統的「純2D圖紙」或「2D圖紙輔以3D模型」,MBD完全摒棄圖紙,標誌著工程設計的全面數位化轉型。

MBD的核心技術:語義化PMI
MBD的核心在於「語義化PMI」技術。傳統的標註只是視覺化的符號,需要人工解讀;而語義化PMI則包含了完整的資訊結構:
類型資訊:這是什麼樣的公差?
數值資訊:公差的具體數值是多少?
參考資訊:這個公差應用在模型的哪個部分?
這種結構化的資訊讓軟體能夠自動處理,為自動化應用奠定了基礎。
MBD帶來的優勢
更容易解讀:MBD模型以3D視圖呈現,比2D圖紙更直觀,尤其對於不擅長解讀正投影視圖的年輕工程師來說更具吸引力。

更快速創建:創建三維模型標註比二維圖紙省時,因為無需額外生成投影視圖。
無歧義性:MBD模型將尺寸與公差直接附著於三維幾何,大幅減低2D圖紙因視圖不足而產生誤讀的機率。
始終保持最新:MBD以3D模型作為唯一權威,確保資料一致性與最新版本,無需擔心2D圖紙分發時的版本混亂,有效簡化版本管理。
製造業為什麼需要MBD?
數位化轉型的必要條件 在工業4.0的浪潮下,製造業需要實現從設計到製造的全流程數位化。MBD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數位化平台,讓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能基於同一個模型工作。
提升供應鏈協作效率
MBD讓供應商能夠直接使用設計資料,無需重新建模或重新解讀圖面,大幅提升協作效率。
支援智慧製造
語義化的設計資訊是智慧製造系統的「養分」,讓機器能夠理解設計意圖並自動執行相應的製造和檢驗任務。
降低總體成本 雖然初期導入需要投入一定成本,但一旦開始數位轉型,MBD能夠:
減少設計變更的溝通成本
縮短產品開發週期
降低製造錯誤率
提升品質管理效率
參考資料:Bijnens, J., & Cheshire, D. (2019). The current state of model based definition. Computer-Aided Design and Applications, 16(2), 308-317.
Comments